近日日元“大崩溃”,出现16连跌、创下至少50年最长连跌。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破1美元兑换129日元关口,创下自2002年5月以来的近20年新低。
市场人士普遍认为,日本和美国货币政策相背而行、使得日美之间利差扩大,这是引发本次日元贬值的直接原因。
同时,日元贬值还存在经济高度依赖进口的结构性原因。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,日本进口额不断攀升。数据显示,2021财年,日本进口额同比大幅增长33.3%,其中,原油、煤炭等能源类大宗商品,几乎全部依赖进口。
市场充满猜测,日本可能会采取行动阻止日元进一步下跌,可能是通过购买日元、加息或调整日本央行对未来货币政策路径的宽松指引。
本周,日本央行的行动暂时否定了上述猜测,该行再次毅然出手购债。本周稍早,日本央行重申其对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坚定承诺,将通过新一轮计划外的购债来限制债券收益率的上升。
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周五表示,哪怕日元贬值,日本央行也必须继续“激进地”宽松。他指出,鉴于与美国相比,日本的通胀动态更为温和,日本央行必须继续实施货币刺激措施,用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,以稳定的方式,来实现2%的价格稳定目标。要稳定实现2%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周五同日数据显示,日本3月CPI同比增1.2%,与预期持平,前值为增0.9%。除生鲜食品的CPI同比增0.8%,也与预期持平,前值为增0.6%, 自去年9月以来连续7个月同比上升。
日本财务省20日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,受能源价格高企及日元明显贬值等因素影响,2021财年(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)日本进口额远超出口额,贸易逆差额创下7年来的最高,该数据加剧了近期日元持续贬值的趋势。 (财联社 华尔街见闻 共同社)